幾百萬年前,地球氣候發生變化,食物來源因而中斷,我們的祖先被迫從樹上下來進入草原,為了適應不穩定的生存環境,為了通過天擇殘酷的篩網,我們演化。曾在地球上生存過的生物99.99%都已滅絕,我們何以成功延續基因存活至今?這一切都要從「人類的生存法則」談起。
大腦的發展是為了(1)解決問題,而這些是(2)有關生存的問題,(3)在不穩定的戶外環境中(4)為了達到這些目的需要持續不停地移動。John Medina在「Brain Rule」一書中稱之為「表現封套」(performance envelope)。任何型態的組織就是為了(1)解決經營上的各類問題,而這些是(2)有關組織持續生存的問題,(3)在不穩定的產業環境中(4)為了達到這些目的需要持續不停地調整經營策略。
像人類身體如此弱的物種,為何能統御世界?我們沒有銳利的爪子攻擊敵人,沒有厚重的皮毛抵禦寒冬,也沒有強有力的肌肉展現力量;究竟我們的優勢從何而來?究竟我們如何征服世界?
人類有兩個生存策略來對抗外面的惡劣環境:更強壯或是更聰明,人類選擇了後者。我們捨棄增加肌肉這個選項,選擇增加大腦神經元,變得更聰明。透過演化,大腦發展出許多能力,如雙重表徵能力、符號推理能力等;這些特質使我們有別於其他動物,發展出語言、工具、藝術等高智慧文化。人類的大腦歷經數百萬年設計出三個不同部件的腦,我們也在演化過程中發展出團隊合作的概念,此概念體現於人類獨具的心智推理能力中。組織在面對不同的競爭環境之下,必須整合內外部資源以發展出利於組織生存的發展策略。
人類的史前歷史大部分發生在熱帶雨林氣候下,隨著時間的改變,地球除了亞馬遜河和非洲的熱帶雨林與我們祖先生活時一樣,其它地區隨著不同的時間變得炎熱或嚴寒。約在一千萬年前,氣候開始漸漸不穩定,生存條件隨之改變,物競天擇,生存困難的物種因而滅絕。人類演化過程中,一個隨機的基因突變使我們直立行走,人類的生活於是大大地改善:我們能行走到更遠的地方覓食;能站得比較高,視野變得較遠;最重要的是,兩隻腳比四隻腳行走更節省卡路里!我們把節省下的能源從肌肉移至大腦,因此只佔身體2%的大腦,耗損掉總能量的20%。
生活改善之後,我們的祖先選擇了團體合作以增加力量、克服生存困難。為了使合作過程順利,為了達成共同目標,我們被迫觀察蛛絲馬跡、察言觀色,我們必須看穿別人的動機、預測別人下一步的行動。這種推理心智狀態的能力,稱為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心智理論為人類所獨有,需要極高的智慧,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運用,而此項優越的能力與人類統治地球直接有關。組織的生存策略不只是經營者的理性判斷,更需要考慮團隊組成分子間的默契與動機知覺,以創造出團隊力量整合的效果。
為了解決在不穩定的戶外環境中的生存問題,我們放棄增加肌肉,選擇增加大腦神經元。我們的頭部隨著大腦演化逐漸變大,由於骨盤及產道的寬度固定,為了繁衍順利,必須在頭部能勉強擠進產道前將胎兒產下。事情總有一體兩面,其所帶來的壞處是童年期很長、大腦在子宮外完成發展期間容易受傷、生殖能力晚現等等。組織的經營團隊需要更長期更慎重的人才甄選與培養,以創造出組織的「最強大腦」。
人類歷經數百萬年設計出三個腦,它們各司其職。 (1)爬蟲類的腦:Lizard brain,稱為腦幹,控制身體運作的主要功能,如調節呼吸、心跳、睡眠和清醒,它永遠都在活動,就像組織的部門;(2)哺乳類的腦:Paleomammalian brain,與動物生存相關,主要功能是作戰、進食、逃生和交配。這個腦有幾個部分扮演了重要角色:「杏仁核」(Amygdala)管理情緒;「海馬迴」(Hippocampus)主掌記憶;「視丘」(Thalamus)控制感覺。(3)人類的腦:也就是所謂的皮質(cortex),佔全腦重量八成左右。皮質的每一個區域都有特殊功能,如:語言區、視覺區、記憶區等。組織的部門分工就是希望發揮各司其職與整合綜效的管理功能。
人類的特質包括:(1)雙重表徵理論(Dual Representational Theory):人類很擅長賦予某個東西本身沒有的意義,或是假裝、編造一個不存在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作白日夢。例如小時候我們很喜歡玩的扮家家酒遊戲。這項特質區別了我們與大猩猩的不同。經由雙重表徵,我們開始製造工具,例如「手斧」。
(2)符號推理能力:人類透過雙重表徵,發展了符號推理能力。我們開始將不同組合的符號賦予不同層次的意義,隨之而來的語言能力、文字能力及藝術能力,使我們發展出別於其他動物的高智慧文化,也因此成就了人類稱霸世界的史頁。這項能力並非與天俱來,透過實驗發現符號推理需要三年經驗才能完全發揮功能。
(3) 變異選擇理論(Variability Selection Theory):面對生存環境,人類放棄穩定性,開始適應改變;我們加強腦力,快速解決問題,或從錯誤中學習。人類學習是透過大腦交互運用兩個重要特質:儲存知識的資料庫,和即興運用資料庫的能力。一個讓我們知道何時犯了錯,另一個讓我們從錯誤中學習,兩者都讓我們在快速改變的情況下增加新的資訊。
不起眼的氣候改變引發的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使人類在演化洪流中獨占鰲頭。我們放棄穩定性,選擇改變以適應天擇,大腦也因此成為演化的產物。 縱使人類發展出三個腦,縱使擁有許多與眾不同的能力,但最終決定大腦學習關鍵的卻是感覺。人類大腦的演化,為何最終會發展出異於其他動物的高階又複雜的心理活動?因為這感覺是創造新思維的關鍵。組織中的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關係,及工作環境的氛圍良好與否,在在影響了工作表現。倘若經營者重視人際關係與員工的情緒環境,適當運用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想必員工會展現出更令人滿意的績效。
本文作者:龐寶璽_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博士
發佈日期:2017/03/17
著作權所有:傑報人力資源服務集團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