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主管常常在專業職能上能盡情發揮,但無論是主管自身還是企業,往往忽略了管理職能的培養與精進,造成主管擅於「做事」,卻不擅於「管事」。以致造成主管的管理能力跟不上企業的成長速度。
有鑑於此,傑報人資講堂特別規劃「主管應該要知道的專業系列課程」,將經常會碰到的某一專業領域的通識知識,以深入淺出方式提供單位主管有一完整概念,如上個月安排林建銘資深顧問講授「非人資主管的人力資源管理」及丁復興資深顧問講授的「非權責主管的財報分析與數字管理」,藉以厚植主管硬底子及培養主管真功夫。
林建銘:非人資主管的人力資源管理
人才沒有好壞,只有適合不適合。在職場角色上「找到並吸引對的人」、將人「用在對的位置」,以及讓他「在對的時間」做「對的工作」,是用人主管首要的「四個對」。林建銘表示,四個對做好之後才是談員工的績效管理。
績效管理的目的不是用來區分好員工與壞員工,也不是作為財務分配的依據,主要的目的是用來引導與改善員工行為,以確保目標達成。林建銘在績效管理迴圈(觀察→考核→溝通→改善→問題處理)中提醒:員工的績效表現及考核結果必須與組織策略及目標連動,才能追蹤、協助及改善員工的工作表現。
在員工績效考核上,可依「潛力、意願」與「績效、成就」作為縱橫軸,分為「工作效率高/工作態度佳」、「工作效率高/工作態度低」、「工作效率低/工作態度佳」及「工作效率低/工作態度低」四大類。主管在考核需有當責的態度、避免偏誤;並說明考核成績原因、負起責任。林建銘建議,可將考核納入績效管理制度的機制設計,以力求更公平客觀。
丁復興:非權責主管的財報分析與數字管理
丁復興顧問依其專業及授課經驗,發現大部分學員在談財務管理及分析時,會對財務的專有名詞,如銷貨、毛利、淨利、營業利益率、成長率、稅前淨利等迷惘難理解居多,因此在課程編撰上,會儘量以淺顯易懂及案例學習的方式分享財務主題。如「資產負債表」,雖然條列出現金、存貨、土地…等諸多類目,但其實最重要的只有「現金」類目,現金多就表示這家公司的實力好,因為有存貨或土地不一定能變現。
丁復興表示,要把財報分析變有用,首先須對企業經營呈現於財報數字的關聯有高度認知。其次,需輔佐案例並化繁為簡地呼應財務指標的動態變化。最後,揭露與判讀財報數字時,所見數據通常為真但描述或決策確有誤,因此如何解讀資訊連結與數字管理,藉以把握機會及風險管理就變得很重要。
建議企業人資在規劃提升主管的職能課程時,除了與公司產品相關的專業及技術外,亦應考量到跨領域課程的學習。在此推薦傑報主管熱門內訓課程「從部門管理出發-談非權責主管的財報、人資管理」。歡迎來電陳先生03-355-4436分機196,進一步了解https://jbjob.com.tw/?page_id=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