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資觀點談IKEA效應

瑞典知名品牌IKEA(宜家家居)鼓勵民眾購買須自行組裝的家具。由於是自己辛苦組裝完成的,投入了不少情感,既享受了過程也獲得成就感,成品往往會越看越滿意。美國哈佛商學院行為經濟學教授「丹·艾瑞里」在2011年歸納為「IKEA效應」。

 

「IKEA效應」可運用於社團、親子活動中邀請參與者一同布置場地;也可應用於企業營運上遇到瓶頸時,由員工腦力激盪,進而增加凝聚力分享親力親為的成果。

擁有「IKEA效應」特質的員工往往具有高度的自信心,認為自己在大部分個人條件上優於一般同儕。高估自身能力、個人特質和前景,有助克服障礙、勇於面對困難任務、提升自信。若是參與挑戰的機會越多,員工的潛能激發越多,成就感也越強烈。

 

成長型企業特別需要這類敢於面對挑戰的員工。公司除了在招聘時,嘗試發現其特質。在教育訓練方面,不要採取單向式的教授法,儘量採取互動性高的方式,鼓勵其從參與中激盪新的想法。在平常工作中,主管能提供更多發揮所長的機會。

 

在薪資福利上,公司給予更多的激勵與肯定。此類員工不在意固定薪俸的保障,更期望激勵獎金的肯定。至於在績效評量上,採取由下而上的目標管理方式,透過自主的績效指標以完成公司的任務期待。生涯規劃路徑亦可採取跨度大且多元挑戰的成長方式。

 

「IKEA效應」的負面,可能導致「自我感覺良好」,誤以為別人也會肯定自己的心血結晶,從而失去檢視缺點的機會,甚至產生「非我所創症候群」,對外來構想一概不用。投入大量資源到無進展的計畫,進而「一路走到黑」。許多公司的經理人愛上了自己的點子,並且否決了外來但更好的主意,因為那些主意不是出於自家。

 

有些主管會高估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是高於其他人的,尤其是自認比員工優秀;往往認為自己優點很多,缺點很少。傾向抱持於己有利或令人寬慰的認知。許多心理學家認為可以激勵自己,滿足重要的心理需求或動機。雖然以為自己的認知都有憑有據,卻多半沒想到各個例證可以有另外一套解讀方式,或還有其他例證可以考慮。

 

IKEA效應呈現的「自我感覺過度良好者」通常有以下特質:強烈自信、難以聽取他人意見、缺乏同理心、自以為是、誇大、視自己為特別的存在、易責怪他人等。極端的自我感覺良好者容易以自我為中心,有時更會因過度自信而轉為自大,不斷膨脹自我,最後成為他人眼中的自大狂。

 

因為習慣以自己的立場出發,容易忽略別人感受,讓旁人感到不受尊重,逐漸不願意說出真心話。很多時候由於主觀意識太強,即使行為已經造成他人困擾,仍然渾然不知,也不感到不對勁或不妥。更甚者,連身邊的人都氣得半死了,還一副「都是你們的問題」的姿態。若遇到自我感覺過度良好的同事或主管,應該如何與他們相處?《不用怕,自戀》的作者克雷格.馬爾肯(Craig Malkin)建議以下三個做法:

  • 事事記錄:避免工作上出現問題時,自我感覺良好者有辦法迴避責任。
  • 阻止傳遞負面情緒:有些人因為沒有安全感,而以自大、責怪他人來武裝自己,嘗試引導他們說出或討論心中的不安,而不是讓難以溝通的負面情緒持續流動於雙方之間。
  • 保持對工作的關注:將注意力轉至如何順利完成工作,而非對事件提出質疑。

 

自我感覺良好、自我中心,或不斷否定他人以凸顯自己的高貴,都是一種自我膨脹型的症狀。可能會說:「我說的一定對,你照做就是。」「我最討厭別人浪費我時間。」「想當年,我在你這年紀的時候,才不像你們這樣。」「這些人水準不夠啦,沒辦法和他們好好說話。」

雖然在職場上,自信的表達想法確實是加分的表現,但溝通過程中,若自信過頭,可能會造成他人反感,不利於溝通,還可能被貼上「自我感覺良好」的標籤。

 

當一個常說自己有領導力的人,可能是他的領導常受質疑;常說自己很有人緣的人,人際關係通常不夠圓融;特別喜歡找人說教的人,有可能根本沒人想聽他的大道理。而這些現象通常員工本人完全不自知,不小心就犯了過度放大自我的毛病。與其總是抱怨他人自我感覺良好,不如回頭想想,自己是否也在某個時刻不小心做了同樣的作為。

 

傑報薪資福利調查👉 https://bit.ly/3v7BYJG

 

  • 本文作者:龐寶璽_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博士
  • 發佈日期:2024/06/25
  • 著作權所有:傑報人力資源服務集團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

追蹤我們,最新訊息不漏接

人資觀點

從人資觀點談IKEA效應

瑞典知名品牌IKEA鼓勵民眾購買須自行組裝的家具。由於是自己辛苦組裝完成的,投入了不少情感,既享受了過程也獲得成就感,成品往往會越看越滿意。

閱讀更多 »
人資觀點

中高齡轉職ABCD指引

少子化與高齡化影響,企業找人愈來愈難。政府為提升勞動力,持續推展鼓勵高齡就業。本文提供高齡就業四個案例並輔以ABCD四個原則相呼應,深入淺出分享高齡就業在心態上的轉折與如何取得平衡?

閱讀更多 »
法令釋疑

何謂資遣「預告」與「通報」

「資遣預告」與「資遣通報」兩者分屬不同法律規範,其適用對象、目的、方式、期限、效力均有所差異。有鑑於此,本文彙整「資遣預告」與「資遣通報」之差異說明。

閱讀更多 »
人資觀點

健康職場管理的差異化策略

企業福利成本逐年攀升,加上市場競爭激烈,人資要如何兼顧「人本親和的軟性特質Soft HRM」與「強調組織至上、經濟效益的硬性特質Hard HRM」實行職場健康管理。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