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工作者」的人力資源管理措施
知識工作者在工作上運用腦力多於勞力,其擁有高度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要讓知識工作者有生產力,應把他們當做是「資產」,而不是「成本」。企業人資在規劃《知識工作者的「招募.薪酬.績效.激勵」》等人力資源管理上可以如何運作以達到並提升對組織的貢獻?本文提供詳盡的說明與做法。
知識工作者在工作上運用腦力多於勞力,其擁有高度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要讓知識工作者有生產力,應把他們當做是「資產」,而不是「成本」。企業人資在規劃《知識工作者的「招募.薪酬.績效.激勵」》等人力資源管理上可以如何運作以達到並提升對組織的貢獻?本文提供詳盡的說明與做法。
企業文化會決定及影響組織成員的行為,只要員工認同企業價值觀,員工的行為就易於依循文化價值的內涵潛移默化,自動自發做好自我管理。人資朋友如何從旁協助經營者保有企業優良文化並深耕永續?
十年前,搭飛機時正好坐在最後一排。天候不佳,遇到亂流。坐我旁邊的旅客忍不住問身後繫緊安全帶的空姐:「這麼晃,難道你不怕嗎?」空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也會怕啊!但我習慣了。」「情緒勞務」(emotional labor)係指在工作執行的過程中,與服務對象具有高度的互動,並基於組織、服務對象及自己本身的利益,必須管理與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呈現出合宜的情緒表達方式。
一段時間沒有見面的老同學聯絡我,客套說知道我一直是在公司的人資部門工作,是位很有經驗的人資專家,對於職場上大小人資問題一定很有經驗。同學說她的女兒今年碩士班二年級了,下學期預計去企業工讀實習,目前已經收到兩三家公司的實習生聘書,她跟女兒對於要去哪一家企業實習有不一樣的看法,母女倆為此有些摩擦。同學想跟我見面聊聊,聽聽我的分析意見供她參考,順便彼此敘敘舊。
在疫情爆發後,韌性成為企業在面臨非預期的衝擊時的重要能力及疫情下的致勝關鍵。組織韌性由英國標準協會BSI的標準 BS 65000 定義為:「能夠預測、準備、應對、適應環境的持續變化,以及….」。
中國有句諺語說:「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提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但事實上,沒有人願意把工作搞砸。團體工作一直給人「人多好辦事」的迷思,遊手好閒或搭便車行為已經出現在各式各樣的組織環境中,團隊合作的績效表現似乎無法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功效。
談話溝通技巧的重點儘量「降低不使用無意義的語言或文字,最好能直接讓對方領悟,節省溝通時間」。又到了年終績效考核的時節點,分享個人對談案例,提供人資朋友們訪談參考。
“四眼原則”意思是四隻眼睛盯住,或者說是兩個人規則。有些企業中的關鍵部門的關鍵職位會安排其他部門的第二人從旁控制與輔導,以降低經營風險並保障利潤被合理的管理。依此而論,人資部門的定位應屬於「跨疆界擴張者」,此角色在對內或對外應如何作為?本文以西門子公司為例,說明此角色的優點與運作機制。
大多數企業在招募人才時多會使用測評工具,依測評結果的得分以初步評斷人才是否適任與是否適應公司文化的契合度作為評核入職的參考。本月的人資成語故事分享測評指標之一的「社會期許」得分數高低及其在實務上遇到的真實狀況是…?
本文以屏東明揚國際火災為例,提出人資單位如何在述的四個角色中調整應有的操作建議,以扮演好亂世出英雄的英雄角色,協助企業安然度過危機!